指導老師:徐瓊信 1101411003謝雅欣 1101411004李婷婷 1101411038蔡心苹 1101411032劉子萱 1101411044陳家雯
組員個人照
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
2013 聖誕節 Merry Christmas
與大家分享兩個聖誕節的HD影片 祝大家聖誕快樂 啾~~
Christmas Songs 2013/Goosehouse
Mariah Carey - 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
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
后螺沙灘---劉子萱
候鳥潮間帶------民宿旁的潮間帶
候鳥朝間帶~~~~民宿
byhttp://maluchunchun.pixnet.net/blog/post/57215048-%E3%80%90%E6%BE%8E%E6%B9%96%E3%80%82%E4%BD%8F%E5%AE%BF%E3%80%91%E7%99%BD%E6%B2%99%EF%BC%8E%E4%BE%AF%E9%B3%A5%E6%BD%AE%E9%96%93%E5%B8%B6%E6%B0%91%E5%AE%BF
民宿左側就是一大片自然溼地
漲潮時海水將整個溼地淹沒
退潮時整個溼地裸露
彈塗魚、小魚群、小螃蟹......生物
將整片溼地活絡了起來
byhttp://blog.yam.com/llylin520/article/30935789
byhttp://blog.yam.com/llylin520/article/30935789
民宿的告白
如果您要訂我的民宿, 請先看完我的告白 我的民宿位於連澎湖人都不太知道的白沙鄉城前小村,全村目前不到30戶,没有鄰居,正前方是澎湖(平湖)的內海海域, 漲潮時會將一部份土地淹在海裏,可以看到馬公市及西嶼及大倉島; 左邊是一片溼地,漲潮時海水會將溼地淹没, 退潮時露出;右邊是廢耕的農地; 後方是一大片農田。 我是一個很簡單的人,没什麼品味及特色,所以我的民宿跟我一樣簡單, 没有複雜及高級的裝璜,頂級的設備,只有我最愛的寧靜海景。 所以我的民宿什麼都没有(不要用住飯店的心態來住宿), 僅提供
|
所以來這裏没有專業的服務,只有朋友的真誠對待。 如果不嫌棄,歡迎您到候鳥潮間帶民宿(城前驛站)來,過過美滿的生活吧! |
民宿主人 美滿 上 |
候鳥潮間帶民宿
取這名字有點三句不離本行,因為本人我是澎湖鳥會的鳥人。
在澎湖有著最珍貴的夏候鳥(燕鷗),及不畏東北強風的冬候鳥。燕鷗每年夏季4-5月起就會造訪澎湖,在澎湖各無人島及無人干擾的海岸旁棲息、繁衍,等待新的下一代能振翅高飛;自己也休養生息能再往下一個旅程前進時,帶著新生命、新希望離開澎湖。冬季的水鳥,迎著呼嘯的北風,在潮間帶間穿梭,冷灰的海岸旁,有一股生命力的力量在續繼著。不論夏季或冬季而來澎湖的你,與燕鷗、水鳥同一期間來訪,希望你牠們一般,在我提供給你的一塊空間中,給自己停駐及再出發的希望,迎向新的旅程。
byhttp://blog.yam.com/llylin520/article/30935789
byhttp://www.migrator.com.tw/hotnews.html (候鳥朝間帶民宿官網)
夜訪潮間帶By陳家雯
夜訪潮間帶~探訪海洋夜行性生物
夜訪潮間帶澎湖人稱為:夜照,顧名思義就是夜晚時頭上戴著像礦工般的燈火,拿著漁具趁著夜晚與晝伏夜出的海洋生物見面,配合夜晚退潮時的日子,巡弋在珊瑚淺灘,進入夜晚水下的另一世界。澎湖的廣大潮間帶提供夜照活動的最佳場所,專業夜照者會依季節海洋產物的分布選擇不同的夜照地點,近年來環保概念稍有初步進展,越來越多人明白活動時得避開珊瑚礁、降低活動時對海洋生態衝擊。
圖片來源:http://ch1119.blogspot.tw/2011/12/11_7191.html
月光灑落,水波上漂游著稀疏小魚,細細蕩出圈圈漣漪,天地間靜得彷彿睡著,所有聲音似乎都被隔絕於凡俗之外,潮水靜止不動,天上星星好近好近。受驚嚇的海洋生物,水深及膝處可能突發的驚喜,隨著燈火掃過水面引得海面下都動了起來。蝦子透明的身軀優游的隨潮水飄蕩,若非在暗夜裡發亮著眼睛,恐怕真難發現,各類海洋生物有些睡著有些動了起來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excitingpenghu.com.tw/route.php?id=113
夜訪潮間帶澎湖人稱為:夜照,顧名思義就是夜晚時頭上戴著像礦工般的燈火,拿著漁具趁著夜晚與晝伏夜出的海洋生物見面,配合夜晚退潮時的日子,巡弋在珊瑚淺灘,進入夜晚水下的另一世界。澎湖的廣大潮間帶提供夜照活動的最佳場所,專業夜照者會依季節海洋產物的分布選擇不同的夜照地點,近年來環保概念稍有初步進展,越來越多人明白活動時得避開珊瑚礁、降低活動時對海洋生態衝擊。
圖片來源:http://ch1119.blogspot.tw/2011/12/11_7191.html
月光灑落,水波上漂游著稀疏小魚,細細蕩出圈圈漣漪,天地間靜得彷彿睡著,所有聲音似乎都被隔絕於凡俗之外,潮水靜止不動,天上星星好近好近。受驚嚇的海洋生物,水深及膝處可能突發的驚喜,隨著燈火掃過水面引得海面下都動了起來。蝦子透明的身軀優游的隨潮水飄蕩,若非在暗夜裡發亮著眼睛,恐怕真難發現,各類海洋生物有些睡著有些動了起來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excitingpenghu.com.tw/route.php?id=113
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
五德朝間帶-謝雅欣
根據碼仔頭石碑上記載:雞母塢山北岸共有九口石滬,其中五口屬威靈公廟產,分別為小見、角帶、塭仔東、塭子西、破滬,目前尚稱完整,廟方仍保有巡滬權與維修權;其餘為吳姓與歐陽族人所有,已廢棄。
「滬」的字義是古代捕魚用的竹柵。在澎南的潮間帶常可見到由玄武岩與老咕石堆砌而成的石滬。可知,「石滬」是先民利用大自然資源以謀生的智慧結晶。
石滬的建造需要多方面的條件配合,第一、石材的選擇:以玄武岩(又稱黑石)配合老咕石(又稱白石),因老咕石含碳酸鈣成分,若欲酸雨時會分解成碳酸氫鈣,而將玄武岩牢牢固定,以防止浪的侵蝕而崩落;第二、潮汐起落要大:漲潮時,魚兒會隨著水流的方向往內海覓食。退潮時,因石滬高於海水平面,因此魚兒將會被滯留在滬房內。所以,潮差的起落愈大,集魚的效果就愈好;第三、珊瑚礁棚要廣大:珊瑚礁面積愈廣,造就的食物鏈種類便愈多,當然所集魚的種類也愈多;四、風浪要強:風愈強,所造成的浪也會愈大,又因為浪猛,所以被浪打進來的魚群便會愈多。
建造一口石滬所需要的石材非常龐大,從石滬的石材搬運到打造、建築完成,往往需耗費許多人力與時間,所以每口石滬的建造,短則5年,長則需10年以上方能建造完成。
建造一口石滬所需要的石材非常龐大,從石滬的石材搬運到打造、建築完成,往往需耗費許多人力與時間,所以每口石滬的建造,短則5年,長則需10年以上方能建造完成。
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
嵵裡沙灘牽罟體驗-李婷婷
蒔裡沙灘
什麼是牽罟??
以地曳網捕魚俗稱「牽罟」,是古老的漁業作業方式之一,
其作業方法以陸岸為據點,將網子載到適當海域之後,向陸岸拉上而完成撈魚作業。
來源:youtube
圖:google
漁具
「罟」的漁具係由一囊兩翼及兩條長曳繩所構成,並以具長袖網為特徵。與大海拔河首先,幾位年長有經驗的人,合作把一張好長好長的網子弄整齊,放在一艘很大的竹筏上,然後指揮的人把往的二端各綁上一條又粗又長的繩子,一端丟上岸,就划著竹筏載著往子繞
大海一大圈,又把令一端繩子丟上岸,岸上的人分二組,雙手抓著大繩,面向大海倒退著走,
大家同心協力喊著:「嗨殺!嗨殺!」慢慢的把大繩拉上沙灘。
之後,漁網也到了岸邊,大家更用力的拉,就好像拔河一樣,在竹筏上的在海中打著手勢,好像裁判告訴輸的那一組要拉快些,因為南北二端保持一樣的速
度,於才會乖的進網,終於在大家同心協力合作之下,全部的魚網被拉上岸。紅毛港牽罟
圖:google日據時代及光復初期,紅毛港週邊居民,每每以麻竹筏將整理好的漁網拉到近海處(均由男人擔任),其餘的人(含婦人、小孩)就合力站兩排,在岸上拉起罟繩往後拉,雀躍
之情,隨著罟繩接近海岸而起伏,運氣好的話,可以看到網內不停蹦跳的魚兒。早年沿海漁民牽罟,婦人不能參加,每位在岸上牽罟的漁民,腰上都綁有一條
帶鐵環的皮帶,繫著漁網的罟繩,穿迴腰上的鐵環,牽罟人不必拉著繩子往岸上跑。
圖:google
漁獲春海:均在清明前後,風平浪靜,主要漁獲為鱙魚、鯖魚、西刀、小黃魚。秋海:為傍晚出海,牽夜流,約在下午五點準備,由深夜至天亮,以 魚為主。冬海:農曆小陽春時節(魚汛一到,即刻出海,時間短,以冬季為主)。另紅毛港居民尚有海釣,主要以釣龍尖為主,一竹筏4~5人出海(竹筏均以12支麻竹,長20~24尺左右),釣魚全靠漁民長老之經驗、技術與力量、膽量。當時的釣繩,大抵至苗栗中港購買,用苧麻搓揉為繩,以豬血染繩(不易鬆垮),釣花枝不用餌,釣龍蝦以小魚,海蚯蚓為餌。圖:google
七美鯉灣珊瑚-蔡心苹
顯示詳細地圖
BY愛評網
BY愛評網
2008年的寒害,讓七美的珊瑚白化死了一大半,2013年,鯉灣周邊海域的珊瑚,又恢復往日繽紛榮景,跟著教練浮潛優游,絕美海世界教人迷醉。
BY愛評網
BY愛評網
一大片由珊瑚屍骸新長出的寶藍色鹿角珊瑚,之後淺綠、墨綠色的軸孔珊瑚也大規模現身;1個多小時的浮潛,還看到硨磲貝、海葵,及零星點綴的紫色、豔黃的鹿角珊瑚,當然還有被麵包屑引來的熱帶魚,七美這片珊瑚海,還真有看頭呢!
BY蘋果日報
資料來源;http://www.ipeen.com.tw/comment/546284
東衛潮間帶-謝雅欣
(圖片來源)
石雕公園坐落於東衛水庫北側大馬路的北岸,是一大片潮間帶的東側(較靠南邊),向北眺望西衛及遠處的澎湖灣內海,可見及安宅旁的無人小島(澎湖的LP島),以及澎湖內海的魚倉─大倉島。迤邐綿長的澎湖灣岸由此啟始,安宅、許家、潭邊、中屯…直至通梁的跨海大橋與漁翁島遙遙相望。
「朝昔蘆」旁的咾咕石老漁翁造型,代表了澎湖漁人的踏實憨厚、勤樸刻苦;奔向大海的海龜造型,說明了菊島澎湖是一個長壽仙境,也證明了澎湖人親近保育動物─綠蠵龜的愛心;中間有一片朵朵綻開的天人菊造型,它顯示出澎湖人三點水不怕季風的吹襲,不畏鹹水凐肆虐的堅韌精神;海豚的迴游飛躍造型,象徵著澎湖人有深厚的海洋文化,更有開拓海洋,征服海洋的豪情壯志;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砌下的玄武岩,是造物主給澎湖人的恩賜,展現著它名列世界遺產的瑰麗和風采,駐足棲息飛奔其上的千萬鷗鳥,安逸自在,此情此景擬似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。
石雕公園闢建於此,適切不過,且東衛石雕公園師傅人才輩出,文風鼎盛,人傑地靈。夕陽餘暉,當晚霞滿天,靜謐的澎湖灣散逸著雕工藝術的芬芳,到此一遊你當了解,澎湖是個美麗的家鄉;是個深蘊人文的好地方。
資料來源:
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
澎湖潮間帶~踏浪活動 --劉子萱
踏浪活動

所謂的踏浪其實就是潮間帶活動,澎湖居民利用退潮後裸露出的廣闊潮間帶做為謀生的場所,從事撿拾螺貝、抓魚、抓螃蟹等等經濟活動,賺點外快。在以前這是澎湖許多家庭主要的經濟來源,現在即使是澎湖人本身,不少人也早已將潮間帶活動視為純粹運動、休閒的活動。
潮間帶有著豐富的生態資源,包括各式海參、各種螺貝、螃蟹蝦魚、以及各類軟珊瑚跟硬珊瑚,以上都是澎湖潮間帶基本的生態內容,所以在澎湖從事潮間帶活動(就是遊客口中的踏浪),主要目的就是觀賞認識這些潮間帶活動。所以遊客是否選擇踏浪活動,請先瞭解自己對於海洋生物是否有認識的興趣,勿被「踏浪」這商業性的廣告詞彙所迷惑!

時間選擇:
許多潮間帶生物是不可食用的,所以站友們勿隨意傷害捕撈這些海生物,讓它們回歸到海洋的生態體系中
踏浪必須在乾潮前後一個小時進行,且注意潮汐變化(參考澎湖潮汐表使用方法)
每月農曆初一、十五前後3日是潮差最大的日子,最適宜踏浪。
裝備:
帶寬邊遮陽帽
穿著防水防滑的鞋子
穿著長袖上衣防曬
穿著短褲利於行動
注意其他防曬事項(參考如何避免被曬傷)
自備飲用水
安全:
參加有業者帶領的踏浪活動,嚴禁脫隊去自強活動
由澎湖當地熟悉海域的人士帶領
若於退潮時自行步下潮間帶玩耍,請務必於距離海岸50公尺內的區域活動,並勿踏入海水覆蓋無法見底的區域。
漲潮速度非常地快,若發現潮水明顯上漲,請盡速回到岸邊,以免發生危險。
各碼頭的出海航道皆有挖深,並在航道兩旁插上旗竿作為標誌。若站友到碼頭附近潮間帶踏浪,請記得別靠近這些旗竿,以免踩空掉入深水中。
疼惜我們的島:
澎湖海域的潮間帶大多布滿珊瑚跟各式海生物,其中尤其以珊瑚最為脆弱,站友們參加潮間帶活動時,請疼惜我們的島嶼,讓海資源留給後代子孫,對於珊瑚盡量以觀賞代替觸摸,更勿直接踩踏珊瑚,往往你的一腳就毀掉了萬年的珊瑚礁。對於其他無法食用的海生物,也盡量以觀賞代替把玩,除非是業者自行放養,或打算捕撈回去加菜的海生物。
澎湖石滬概論-謝雅欣
澎湖石滬群
起源
全球石滬的發展早在新石器時代,澎湖石滬的最初文獻記載於西元1720年台灣縣志中。在沒有船隻機械能出海捕魚的時代,漁民大多在潮間帶漁撈活動來從事海耕。一開始徒手抓魚,後來利用沙灘上的蔓生植物鱟藤織成網來圍補魚群,接著進一步觀察出魚兒迴游的特性,加以填造石滬。
建造方式
大多就地取材,在岸邊搬運或斧頭打石,斧頭係代表人出資或由公司購買。基地附近若不夠石材,則用舢舨載運或用廢棄舊棺材板杉木捆成木筏,從它地裝運石材。 修建石滬需質量較重的石塊,以玄武岩為優選,或以團塊狀微孔珊瑚白化或的遺骸來建造,其它質量輕、片狀或枝狀的珊瑚只能填補空隙用。 填造石滬的石頭有上百斤重,除奠基或下層的石頭能藉用海水的浮力,能靠個人搬運,其餘常常使用網繩,許多人分工合力才能加以吊到滬堤上。
吉貝石滬文化館
目前澎湖各地的石滬總數,約有580口之多,其中有88口分佈在吉貝嶼四週。吉貝嶼的石滬無論是數目還是密度都居於全縣之冠,先民就靠著這一畦畦的「海田」,胼手胝足的養活世世代代的子孫。因此吉貝不但是當之無愧的「石滬的故鄉」,更是設立石滬文化館的最理想基地。
澎湖青灣潮間帶by陳家雯
顯示詳細地圖
潮間帶是指海邊從高潮線到低潮線之間的區域,隨著海岸的地形不同,潮間帶的水平長度可從幾公尺到幾百公尺長。潮間帶上方,是海浪飛沫能到達的地方,稱潮上帶(或稱飛沫帶);其下方向海延伸約30公尺深的地帶,稱為潮下帶(或亞潮帶)。潮間帶佔全球海洋面積很少,但包含的生物種類卻很多,這是因為陽光與養分充足,讓各類生物能繁盛生長。所以潮間帶不但是海岸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地帶,與人類生活的關係也非常密切。
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
望安綠蠵龜保育中心對面的潮間帶-謝雅欣
澎湖鳥嶼 --劉子萱
澎湖鳥嶼

船班交通資訊:從白沙鄉岐頭村搭乘快艇前往鳥嶼約20分鐘可抵達,目前航行的快艇包括吉鴻號、宇宙號等交通船。
東海交通船與快艇:
航線 | 電話 | 時間 | 票價 | 備註 |
鳥嶼<─>岐頭 | 06-9916156 | 鳥嶼7:00開船 岐頭11:30開船 | 票價單程:$50 | 吉鴻號(週一~週日 365天全年無休) |
鳥嶼<─>岐頭 | 魏船長0953391905 | 鳥嶼14:00開船 岐頭18:00開船 | 票價單程:$50 | 宇宙號(週一~週日 365天全年無休) |
鳥嶼<─>岐頭 | 06-9916226 | 鳥嶼16:00岐頭17:30 | 票價單程:$50 | 岳興號或吉鴻號。只有週五以及週日,寒暑假不開、吉鴻號及岳興號一週輪一次 |
鳥嶼<─>岐頭 | 不一定 | 平常會有一些漁船或是快艇會往返,可以告知海巡署的人,請他幫妳注意 |
連絡電話:
歧頭安檢所:06-9933479
鳥嶼安檢所:06-9916316
吉鴻號:06-9916156
宇宙號:魏船長0953391905
銀河遊艇 0937578793
海王子海上育樂 0928370027 0933447206
一般遊客來到鳥嶼除了徒步造訪村裡風景外,通常可以選擇在地業者的遊程配合潮汐探訪潮間帶,尋訪大自然蘊藏在鳥嶼後山裡的寶藏,更進一步可以認識澎湖潮間帶的常見生物、體驗傳統捕魚技法「抱墩」等等。
鳥嶼是澎湖北方諸離島中居民最多的島,也是眾多東海業者的大本營所在,簡樸的漁村景致及美麗的海崖、玄武岩自然景觀,使鳥嶼自成一格。鳥嶼更有「丁香魚的故鄉」之稱,每年5至9月是捕撈丁香魚的季節,島上隨處可見曬丁香魚的景象,來到鳥嶼可跟漁民購買,也是東海最佳扮手禮。
鳥嶼約有一千多人,相較於澎湖其他離鳥,人口外流速度較慢。因其四面環海,出入只能靠船,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船,所以這裡的居民大多以漁業為生,近年由於觀光業興盛,也有部分民眾轉以觀光業為生。


鳥嶼的潮間帶活動包括有:踏浪、石滬浮潛、石滬餵魚、敲石蚵、戲玩野鰻、抱墩…等。
抱礅俗稱「拆魚厝」,這是澎湖早期居民利用石斑魚喜歡躲藏在石縫中的特性,遂於潮間帶設下石堆陷阱(幫魚蓋房子);待退潮後,在礅外圍一圈網子,再一一拆下石頭,即可捕到魚。拆下的石頭,邊拆邊堆成另一個礅,又可繼續捕魚。


資料來源: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bRXoEDKYERThG77Xu51EsF_jfw--/article?mid=55713&prev=56350&next=-1
http://www.phsea.com.tw/travel/index.php/%E9%B3%A5%E5%B6%BC
吉貝石滬by陳家雯
顯示詳細地圖 石滬漁業是一種在潮間帶上疊砌石堤,以便在退潮時阻斷洄游魚群的退路,把魚兒圍困在石堤內來捕撈的陷阱漁法,只有潮間帶遼闊,風浪強、潮差大,石材取得容易的地方才得以發展。據了解,全世界只有日本、琉球群島、台灣,及太平洋的部分珊瑚礁群島等少數地區有石滬漁業,而澎湖則可能是石滬最發達的地方。
建造石滬就像成立一家公司,必須先募集股東,擬訂合夥的契約,再合力或分段來填造。股東人數多寡完全看石滬的大小及工程的難易而定,其捕魚權則以抽籤的方式,來排定輪流的順序,吉貝人大多在每年的七月底重新抽籤。捕魚權的交接,則以日為單位,每天從0時起到24時止的捕魚權都屬於同一位股東。可以說是澎湖一項最具代表性的產業文化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shihu.org.tw/
一起去赤嶼-奎壁山踏浪囉 by 蔡心苹
顯示詳細地圖
赤嶼踏浪古道,又稱為「摩西之路」。退潮時,由奎壁山遊憩區起行走潮間海路至赤嶼,是澎湖最親民的踏浪路徑。
在去之前要先查好潮汐表,不然可能會空手而歸唷!!
by沿著菊島旅行
赤嶼踏浪古道起點,順著退潮後出現的路徑前往赤嶼,路徑為石子路濕滑請小心。因此路海水神奇退開成為一條路,所以被旅人稱為摩西之路。
抵達赤嶼,沿明顯攀爬點爬上赤嶼。
爬上赤嶼後,往類似柱狀玄武岩走去,則為赤嶼最高點,最高點有360°視野很棒!
赤嶼最北點,四處看後拍拍太陽升起的照片後,必需趕快離開,因為潮水已漸漸淹過來了。
返回赤嶼踏浪古道起點,潮水已將赤嶼踏浪古道漸漸淹過。
by http://www.keepon.com.tw/DiscussLoad.aspx?code=314B5CF9AEC3A19113F6CAA6F539A662560E50891910838B
雙心石滬-李婷婷
石滬是先民智慧的展現,它是利用玄武岩和珊瑚礁所砌築的捕魚陷阱。而七美的'雙心石滬因造型浪漫,吸引眾多的情侶前來,儼然成為澎湖觀光的代表景點。雙心石滬是澎湖地區眾多石滬中,保留最完整的石滬,若要觀看雙心石滬必須先確認每日的退潮時間,才能順利看到完整的石滬雙心形。想要體驗這個愛情的石滬嗎??那快跟著小編的腳步走吧!!
雙心石滬影片(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HX0IS0Mkwk) ![]() |
雙心石滬全景 圖:google 雙心石滬近照 圖:google |
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
午後悠閒~~~龍門沙灘─蔡心苹
檢視較大的地圖
下午大家興致勃勃的來到龍門沙灘~~~
來到超級美的沙灘
柔軟的沙子,乾淨無瑕的海水
是來澎湖必來的景點之一,也算隱藏版景點(因為知道的人也不多)
這麼美的沙灘,我們要好好保護它
(攝影by雅筑)
還看到很特別的粉紅色沙子
(攝影by雅筑)
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
夏日必玩水上活動~風浪板─李婷婷
檢視較大的地圖
炎炎夏日,來到太陽都可吃人的澎湖
有什麼好玩有趣又刺激的水上活動呢??
現在小編就推薦一個非常能感受到夏天又涼爽的水上活動
那就是「風浪板」
想在海上迎風破浪嗎??那就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去體驗吧!!
風浪板操作教學影片
(影片來源: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YdLCJBb3A4)
許多風浪板好手比賽圖片
(相片BYhttps://www.google.com/search)

在海中央奔馳的選手
(照片byhttps://www.google.com/search?)

正在比賽的選手們
(相片byhttps://www.google.com/search?)
這是小編本人親自體驗風浪板
剛開始在陸地時非常簡單
但在海中央後,風浪板重到小編拉都拉不動
小編經過多次失敗入水後,終於在第四次成功的控制了風浪板
這風浪板上跟著風的速度奔馳在海中央
雖然炎炎夏日但卻有在冷氣房中的涼爽
是個簡單刺激又好玩的水上遊戲
就算運動不好的小編在多次嘗試後也可以迎風破浪的在海中央奔馳
想要體驗嗎??別猶豫了~~
快來澎湖吧!!!
(相片BY小編朋友思敏)
(影片來源: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YdLCJBb3A4)
許多風浪板好手比賽圖片
(相片BYhttps://www.google.com/search)
在海中央奔馳的選手 (照片byhttps://www.google.com/search?) |
![]() |
正在比賽的選手們 (相片byhttps://www.google.com/search?) |
剛開始在陸地時非常簡單
但在海中央後,風浪板重到小編拉都拉不動
小編經過多次失敗入水後,終於在第四次成功的控制了風浪板
這風浪板上跟著風的速度奔馳在海中央
雖然炎炎夏日但卻有在冷氣房中的涼爽
是個簡單刺激又好玩的水上遊戲
就算運動不好的小編在多次嘗試後也可以迎風破浪的在海中央奔馳
想要體驗嗎??別猶豫了~~
快來澎湖吧!!!
(相片BY小編朋友思敏)
訂閱:
文章 (Atom)